2025年9月26日,由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天津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举办,《食品与健康》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走出误区 健康生活’科普文章创作大赛”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成功举办。同期,举行了2025年第四场“健康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为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给广大医务工作者,营养、农业及食品科研人员搭建高水平科普作品的展示平台,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天津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举办,《食品与健康》编辑部承办了“第二届‘走出误区 健康生活’科普文章创作大赛”。
参加本次颁奖活动的领导、嘉宾有: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孟欣,天津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安广节,天津市农科院科研处处长程文娟,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纪委书记魏华,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晓敏,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干部刘君,天津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秘书长谢长俊,天津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朱振玲,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贾磊,天津市眼科医院科技科科长郭雅图,以及本次大赛的评委、《食品与健康》杂志编委、获奖作者代表、天津市眼科医院部分医护人员。
活动现场,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孟欣,天津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安广节,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纪委书记魏华,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晓敏为本次活动致辞,提出了对健康科普工作的期许。
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晓敏首先致欢迎词。张院长对到场领导、专家、科普创作者表示了欢迎,指出健康知识普及对于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机能,拓展为患者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鼓励院内职工未来多尝试科普创作。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孟欣代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健康促进处,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获奖作者表示诚挚祝贺。此次颁奖活动与培训相结合,既鼓励了优秀创作者,也为健康科普人才提供了学习交流、能力提升的平台,对进一步加强我市健康科普能力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纪委书记魏华对莅临活动现场的领导、专家、获奖作者代表表示了感谢,提出医务工作者是践行健康科普的“主力军”。未来,《食品与健康》杂志将继续为作者做好服务,持续举办,为医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搭建高水平科普作品展示平台。
天津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安广节指出,本次科普文章创作大赛,正是我们推动健康知识普及、激发科普创作热情的重要举措。参赛作品内容科学、形式多样、贴近生活,有效回应了公众关心的健康热点问题,充分体现了健康科普的专业性和社会价值。
与会领导、专家为本次大赛获奖作者、获奖单位颁奖,并对获奖者给予了高度赞扬和鼓励。
短篇优秀科普文章作者,来自天津市眼科医院的王艺凝,以及短篇优秀科普文章作者,来自天津市儿童医院的赵丽,围绕开展科普创作的难点与破解途径、未来的科普创作打算等内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同期举办的2025年第四场“健康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是《食品与健康》是本年度送科普创作技巧进三甲、到基层的第二场活动。包括我刊主编在内的三位市级专家为全院医务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培训。
天津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秘书长、《食品与健康》杂志编委谢长俊,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法规中对于医护人员开展科普服务的要求,介绍了北京、上海等地将科普文章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标准的做法。鼓励全体医务人员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做实健康教育,维护大众健康。
海河传媒中心都市频道主任编辑、《健康直播间》制片人宝丽娜,围绕如何利用时事热点等角度进行选题,通过进行数据提炼提升内容的科学性,从“说教”到“讲故事”抓住观众眼球等维度,讲解了科普视频的制作技巧。
李娜同志则根据医学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讲授如何利用AI技术开展医学科普文章创作。从工作实际出发,指导医护工作者利用AI发掘创作选题、查找资料、进行框架构架,对于作品进行脑图结构分析并提高稿件质量,达到提高刊用率的目的。
本次培训是《食品与健康》杂志在2025年开展的第三场“健康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系列培训活动在提升我市医务工作者、科普创作者的健康科普传播能力,推动优质科普内容面向全社会传播,提升全市公众的健康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杂志的社会影响力。
今后,《食品与健康》将继续通过开展培训活动来培育市场、开发作者,推出能够体现时代特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读性、文学性和时效性的优秀科普作品,进一步提高刊物的稿件质量。